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朱銘來警惕養老社區變成圈地運動



朱銘來

  "青年經濟學人"評選系列報道之十二

  朱銘來 1970年12月出生,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GSU)保險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保險系教授,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養老與醫療保障、保險經濟學、保險法律制度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我國社會發展與民生保障戰略研究:以構建公平和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系為例"等20餘項課題。

 ★ 核心觀點

  保險的發展跟國傢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社會保險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選擇未來社會保障發展道路時,應該兩條腿走路,即積極發展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有效配合。商業保險在參與養老發展中,養老社區的建設應該建立整套的護理服務和管理體系,而在醫療中,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是互補的關系,共同發展。

 未來社保需"兩條腿走路"

  新京報:你2003年回國的時候,主要研究的是保險經濟學,可否就此詳細地闡述一下?

  朱銘來:簡單地說,就是用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保險。過去在國內學保險時,重點多在精算、理賠和營銷等企業管理和實務操作方面。但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就發現,當行業發展到瞭一定層次的時候,必須得站在大經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舉例來說,保險的好處不隻是獲得經濟補償,風險分散。保險經濟學裡面就提到,保險在提供保障的時候,就會改變一個人長期的消費、儲蓄的決策/偏好。而消費、儲蓄是經濟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跟宏觀經濟聯系上瞭。事實上,保險的發展跟國傢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跟人力資本都是密切相關的。這需要用經濟學的思維方法把保險融到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去。

  新京報:在發達國傢,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是平行的關系,但是在國內,商業保險似乎被邊緣化瞭。

  朱銘來:這跟我們的國情有關。中國"大政府"的概念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保障體系當中,實際上還是強調政府扮演主導地位。所以從一開始,社會保障更多的就是強調社會保險,甚至很多人會認為社會保障就等於社會保險。

  另外,在過去很多年中,我國的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扮演的作用的確不是很強。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經常在退休或是日常看病時,發現在基本的費用開支或是保障的組成裡面,社保占到70%-80%,商業保險可能隻占10%左右,剩下的還是靠一些儲蓄。商保的占比的確有限。

  新京報:你曾經主持過一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關系研究"的項目。你認為商保和社保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朱銘來:最近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談一個話題就是我們的社會保險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是什麼?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社保基金的壓力越來越大。比如,隨著我們人口老齡化,養老的問題日益突出,我們談到瞭延遲退休。為什麼要這麼做,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未來的資金不夠瞭。

  醫保也是如此。前段時間我們做大病醫保的研究項目,在對醫保基金進行摸底排查時就發現,在某些省份,多個地級單位醫保基金已經處在當年收支虧損的狀態。有些地方已經沒有當期結餘,開始侵吞歷史結餘瞭。

  另外,再看一下國外的經驗,歐洲、日本長期走社保高福利的道路,走到今天就發現財政的壓力很大。未來中國這麼大的人口規模,而且我們還不是一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傢,沒有很強物質財富積累,這決定瞭我們今天的社會保險隻能是"保基本"。

  因此,在選擇未來社會保障發展道路時,是單純依靠政府不斷加大社會保險的投入,還是從現在開始就兩條腿走路?即積極發展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有效配合。當然,一定要強調說明的是,絕對不是政府在甩包袱、推卸責任,這一點公眾不要誤解或誤讀。

  養老社區搞不好就成圈地運動

  新京報:說到社保發展這個話題,今年7月1日開始試點的"以房養老"目前試點將近一個月,卻反應冷淡,你怎麼看?

  朱銘來:"以房養老"在中國能不能落地開花與我們的社會文化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的老百姓總希望把一些財富傳承給子女,這個與西方的觀念完全不一樣。所以從目前來說,"以房養老"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理念有一定沖突。另外,保險公司能不能對房地產價格進行科學的評估,有沒有技術水平對長壽風險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這是新事物,過去誰也沒做過,對行業是一大挑戰。

  所以現在更多的也就是一個試點,正如保監會人士所說,這不是一個受眾群體很大的產品,也絕對不會成為將來中國保險業的主流產品。所以我認為現在供需兩方都不是很旺盛,是很正常的,這才體現的是一個理性的社會。

  新京報: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6傢保險機構投資瞭16個養老社區項目,預計總投資250億元。養老社區的市場前景如何?

  朱銘來:未來少子、獨子的傢庭結構,加上人口平均壽命的普遍延長,肯定需要養老的社會化管理體系。而且對於現在中產階級以上的人來說,養老實際上是一項非常重大的開支。以我們現在的經濟水平,社會保障已經不單純是解決溫飽問題,將來主要保障的目標之一就是老年生活能否活得有尊嚴。

  新京報:風險在哪?

  朱銘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帶點風險性質。按照國際上發展的規律,市場對一個護理院能不能認可,不是光看那些單純的硬件條件。

  從目前來看,保險公司做養老社區,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地,部分管理精細的公司已經參照國外養老社區的做法,對社區進行完整規劃。但其實按照國外的經驗,最重要的是專業的護理(照護)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技能的提升,而這一塊我感覺是很缺乏的。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整套的護理服務的建設和管理體系。所以搞不好就把養老社區簡單弄成瞭一個圈地運動。而且保險公司過多涉及純地產,資金風險很大,特別是在相關的一些配套政策沒有及時跟進的情況下,後期監管問題很多。

  因此,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相關政府部門密切合作,盡快建立有關老年護理的醫學標準、護理服務的管理模式和監管機制,在此基礎之上,才能談得上後面養老地產的相關優惠政策等。有瞭這些標準和體系,老百姓才真正有需求,產業才能真正做大。

  新京報:現在相當於有點本末倒置瞭?

  朱銘來:有一點。但是做總比不做強,說明保險公司的發展方向還是很明確的。過去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發展養老社區也一樣。

 健康險虧損在於沒發揮專業優勢

  新京報:社保中除瞭養老,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醫療。在2008年,你曾經提過,醫改中商業健康保險不應被邊緣化。但從目前來看,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基本處於虧損狀態。

  朱銘來:我國一共4傢專業健康險公司。當時設立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初衷是想探索一條專業化經營的道路。更多的是借鑒德國的做法,但問題在於,沒有完整的學習德國經驗。德國的專業健康險經營模式的特點是壽險公司一般不賣健康險,隻有健康險公司才能賣健康險,同時健康險公司也不涉足壽險公司的產品。

  但我們到最後制度確立的時候,出於種種原因,變成瞭健康險公司不賣傳統壽險產品,但是壽險公司可以賣健康險產品。這樣一來,很長一段時間,實際上是處在一個不太公平的競爭狀態。為什麼處在虧損狀態,因為沒有發揮出它的專業優勢。

  新京報:要改善虧損,怎麼辦?

  朱銘來:未來商業健康保險要想大發展,必須有自己的一套醫療服務配套體系。去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政策鼓勵民營資本、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業,其中就包括商業保險機構。

  新京報:在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傢,對健康險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國傢沒有嗎?

  朱銘來:關於健康險的稅收優惠政策,這是我目前研究的一項重點內容。今年我有幸參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的課題研究,希望研究成果在明年能夠轉化為政策出臺。

  目前,純商業健康險的確沒有稅收優惠政策,但是企業給職工購買補充保險有一點稅收優惠。但是這個好處僅體現在企業所得稅,對於職工個人收入所得稅,沒有相應的稅收優惠。我們目前參照國際經驗,在規劃稅收優惠政策,這涉及起征點、封頂線怎麼科學設置等。

 發展太快導致保障功能被相對淡化

  新京報:從國內保險的發展來看,長期的誤導銷售、理賠難等現象,給這個行業造成瞭很大的負面影響,到現在,老百姓對保險的負面評價要大於正面的聲音。國外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

  朱銘來:我們現在的保險業發展大概相當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保險業,相當於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的臺灣地區的保險業。

  新京報:就是說中國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其實當年美國和臺灣地區也是這麼走過來,這是一個過程?

  朱銘來:我們要盡可能去縮短這個過程。但是我們現在出現的問題也有部分原因是我們發展太快瞭。比如美國的保險業發展初期,美國的資本市場很差,所以它的保險產品都是保障性的產品,臺灣地區也一樣。到後來,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資本市場越來越活躍瞭,各種金融產品層出不窮,才開始有瞭投資型險種。但是公眾的保險保障理念已經具備瞭。

  而我們發展太快瞭。1995年開始出現壽險,2000年分紅險等投資類產品就開始出現瞭。這樣一來,保險的保障功能就相對淡化瞭。

  新京報: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如何理解現代保險服務業?

  朱銘來:強調服務業的理念。過去把保險歸納為金融產業,更多地強調融資、資本運作的功能。但是它跟銀行的資本運作不一樣。銀行基本上是中短期投資,但保險特殊的融資功能體現在它是長期投資,而這些長期投資恰恰是我們重點支持建設的項目,如一些養老產業、基建項目等。

  ■ 同題問答

  Q:對2014民間信用貸款借款任何問題免費諮詢年的經濟、社會運行,你最大的擔憂是什麼?

  A:如果要說2014年最大的擔憂的話,還是房地產市場。在房地產收縮或是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給經濟不要帶來過多的波動。

  Q:十八屆屏東縣信貸銀行三中全會確立的300多項改革中,你最關註哪一項?

  A:社會保障。

  Q:評論認為,未來兩年是上述改革推進的重要窗口期,你認為兩年內,最有希望改變現狀的一項改革是什麼?

  A:簡政放權能不能最有效地發揮作用。

  Q:未來10年,你認為哪一個行業最具投資前景?

  A:健康產業。國民收入到瞭一定程度之後,對健康的需求明顯在增加,而且對基本健康水平之上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和豐富。相關的醫藥產業、服務領域、產品器械等整個健康產業鏈都具有更好的投資前景。

  Q:怎麼看待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話題?

  A:主要做好三件工作:精通專業,熟知國情,建言獻策(理論研究落地)。

  Q:對於中國的諸多經濟學傢,你最為尊敬的是哪一位?

  A:吳敬璉。一個經濟學傢難能可貴的是有遠見,具有創新思想,在很早的時候沖破阻力,扛起市場經濟的大旗。其次,比較執著,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再次,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盡管可能會引起一些誤解,但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在吳老的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人物】

  首批歸國保險學者

  44歲的朱銘來,現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保險系教授。1988年,在國內基本上人們對保險意識很淡化時,朱銘來填報瞭南開大學保險學本科專業。

  問及為何,"這得感謝我父親。"朱銘來說,"當我還在上高中時,父親在國外做訪問學者時發現,在美國金融街上,保險公司跟銀行一樣建得很漂亮,而且聽說保險公司可以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既造福於民,又有發展前景,很不錯。"

  因此,朱銘來"一直學保險,並且一直幹保險。"2003年,朱銘來從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回國,進入南開大學當老師,成為中國學保險專業回國首批學者之一。

  說起回國,朱銘來說,是受到美國導師的影響,想要把在國外學習到的最先進的理念、學術傳播回國,更想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國情相結合,轉化為政策,對社會起一定作用。因此,回國11年,朱銘來的研究關註點從偏理論研究的保險經濟學到理論與現實結合,用經濟學角度去分析社會保障、社會保險,再細化到社會保障的一個具體分支--醫療保險。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4-08-12/0742286031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rrenju75 的頭像
    warrenju75

    warrenju75的部落格

    warrenju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